close

第二次手術後移除氣切,校慶運動會時,在同學的簇擁下,回到熟悉的最後一棒,走到終點。(圖:翻攝網路新聞)

 

教科書沒教的困難術式

「這次治療最困難的是沒有骨頭,病人壞掉的骨頭都在之前手術時被清掉了,我沒辦法拼湊,頭骨無法固定。」第一次手術,許博智用掀頭皮的方式,清理詹智遠頭顱內的發炎部位、將破碎骨頭歸位,再取一塊頭骨,想將缺損處拼湊起來,但發現上顎仍有缺損,無法支撐。seo他想方設法,在術後跟家屬討論,要以3D 列印這個最新科技,為詹智遠重建臉型。

「我會先用電腦斷層掃描出智遠的臉形,再掃描智遠媽媽的臉,將兩個臉形重疊,繪製出缺損部位後,請廠商列印客製化的鈦金屬骨板,將臉形重建。」

最後,許博智以潘惠玲的臉形為樣板,在二○一八年三月二日的手術中,順利固定詹智遠的顎骨。

「智遠,如果你的眼睛不會好要怎麼辦啊?」有一回,潘惠玲陪兒子來到洗手間,看著在第一次手術後已經移除尿袋,能自行如廁的他,不安的問。

「我可以開刀啊。」生性樂觀的詹智遠回答。

「如果開刀不會好呢?」

「那就只能這樣啊,不然怎麼辦?我會去學按摩,以後幫你按摩。」感動又心酸的回應,像個烙印般深深地刻進潘惠玲心裡。

第二次手術後,許博智為病人移除氣切,讓他能說話、喝水,時逢國中校慶,在家人、老師及同學的鼓勵下,過往擔任班上飛毛腿的詹智遠返回學校參加大隊接力,在同學簇擁下,他回到熟悉的最後一棒,走完比賽。

做自己的眼 路要自己走

「啊!!!好痛」詹智遠慘叫一聲。

「許醫生都還沒碰到你,你叫什麼啦。」媽媽說。

「分泌物要常常清理,才不會發炎、有異味。開始讓智遠吃東西了嗎?」許博智一邊清潔、一邊詢問。

「許醫生,他連喝水都會從鼻子流出來,所以我不敢讓他吃。而且我只要幫他清,他就會叫,我都不敢幫他弄。」

「詹媽媽,你要讓小朋友試,他會自己找到一個不會流出來的角度。」他對潘惠玲說,「我們不能一直靠胃造廔,早點進食,就可以早點移除胃造廔。你能給他喝水,就能喝果汁、喝牛奶,接著,再慢慢給智遠吃稀飯跟軟麵條。seo

對保有嗅覺與味覺的詹智遠來說,「從嘴巴吃東西」是他的一大心願。許博智拿出橘黃色短水管,教媽媽回去後將水管對摺,每次五分鐘、五分鐘的分別放在詹智遠左、右邊嘴巴,練習將嘴巴撐大,「這個訓練一來方便清理口腔,二來,方便我們下次補顎裂的手術。」

回診時,許博智醫師為詹智遠清潔口腔,教導張嘴技巧。(攝影:吳裕智)

五月十日是詹智遠的固定回診日,他的上顎仍有一個孔洞連接鼻腔與口腔,許博智教家屬清潔分泌物的方式及張嘴練習,以利未來進行第三次手術與移除胃造廔。門診結束後,他們在趙有誠院長的協助下、由牙科部醫師、兒科加護病房護理長陪伴,來到位於新莊的盲人重建院參觀,了解未來可用資源。

「其實視力不好不一定要中斷學習,還是可以透過輔具獲得新的學習方式。訓練很不容易,媽媽陪伴練習的過程很重要哦。」看到詹智遠的開朗以及他對打字機、導盲犬等陌生事物的好奇心,重建院張自院長提醒潘惠玲:「觸覺、嗅覺跟聽覺可以幫助視力不佳的孩子生活更安全,讓孩子快速掌握周遭環境,所以回家後,你要記得讓智遠做活絡感官的練習。」張自院長與社工師教導母子兩人簡易的點字規則,透過技巧溝通,讓他們知道以後可能碰到的情況。

潘惠玲感恩來到臺北慈院的機緣,也感恩許博智的醫者仁心,她說:「智遠還沒恢復意識時,前一家醫院一直叫我們去找別家醫院或看護中心,因為他們不做重建。還好來到臺北慈院,幫了我們很多忙。」

她茫茫然的表示,做媽媽的人不能倒下。「其實,我還是不知道未來的路要怎麼走,不知道會碰到什麼事,我們只能一步一步來,陪智遠走下去。」

seo

重建道路的每一步都舉步維艱,臺北慈院醫護團隊用專業守候這顆年輕種子,祝福他有勇氣面對未來,不被困難擊敗,用現在樂觀的心面對往後的每個挑戰。

重建道路的每一步都舉步維艱,臺北慈院用專業守候,祝福詹智遠勇敢面對未來的每個挑戰。(攝影:吳裕智)

(撰文:廖唯晴/攝影:郭瓔慧、吳裕智、翻攝網路新聞)

【本文由人醫心傳授權刊登】

不放棄的奇蹟 跑出自己人生路(上)



文章來源: http://n.yam.com/Article/20191030158380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immons52 的頭像
    simmons52

    行銷軟體選擇與應用案例

    simmons5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