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銷軟體短視症(Marketing Myopia)
行銷軟體短視症(marketing myopia)又稱為行銷軟體近視症,於1966年由行銷軟體大師李維特(Theodore Levitt)提出。行銷軟體短(近)視症就如同企業得了近視眼一樣,只看得到近在眼前的產品本身,卻看不到或忽略背後更重要的顧客需求及其所追求的利益。
行銷軟體大師李維特對行銷軟體短視症提出重要的概念,即「顧客不是買什麼東西,而是買解決問題的辦法」。行銷軟體大師李維特所主張的行銷軟體概念的重點在於顧客的需求(needs),而非產品(product),顧客的需求才是企業生存的重要條件,而非產品本身或產品功能有多好。seo換句話說;行銷軟體短視症指的就是企業過渡將重心放在產品與技術的開發,而無形中喪失顧客利益或非滿足顧客需求的狀況下,完成錯誤的行銷軟體決策。不難發現行銷軟體短視症的道理,對於企業所開發的產品,到底是為了滿足企業的需求,還是顧客的需求呢?
seo市場是由需求所創造的,尤其在瞬息萬變、差異化的時代,因此,客制化以及了解各個層面的需求是為各企業重要的核心,即便是完美的、功能強的、低價的,亦無法深入客戶深層的需要。
seoseo行銷軟體遠視症(Marketing Hyperopia)
行銷軟體遠視症(marketing hyperopia)於1981年由菲利普.科特勒(Kotler Philip)及辛赫(Ravi Singh)提出,指企業在生產過程當中只看到顧客,卻忽視了產品。行銷軟體遠視症主要發生四種狀況:企業過渡追求市場佔有率
(1)企業過渡追求市場佔有率
(2)過渡企業品牌經營
(3)極端地滿足顧客需求
(4)重視業績的比重過於企業內部實力經營
在兩個行銷軟體概念的前提下,企業經營勢必找出一個平衡點來維持水平,否則只因稍有不慎,即落入行銷軟體短視症或行銷軟體遠視症的迷思當中。
參考資料:淡江國貿EMBA行銷軟體專題-張俊惠老師
本文出自: http://smesdsc.pixnet.net/blog/post/14530197-%e8%a1%8c%e9%8a%b7%e7%9f%ad%e8%a6%96%e7%97%87%28marketi